了不起的甲骨文丨“了不起的甲骨文”创作者之夜掀起汉字热浪——甲骨文成了“热搜体”
“这些小故事太有趣了,真的是一边笑一边学。”“起猛了!甲骨文和新能源梦幻联动了。”“文字里的情怀太戳心。”“已截图保存创作者名单,我也要跟着学学甲骨文!”4月21日晚上,由河南日报社策划推出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了不起的甲骨文”创作者之夜线上联动
“这些小故事太有趣了,真的是一边笑一边学。”“起猛了!甲骨文和新能源梦幻联动了。”“文字里的情怀太戳心。”“已截图保存创作者名单,我也要跟着学学甲骨文!”4月21日晚上,由河南日报社策划推出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了不起的甲骨文”创作者之夜线上联动
4月20日,在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之际,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内容涵盖甲骨文研究阐释、汉字教学普及、汉字文旅文创、汉字国际传播及文字文明交流互鉴
4月20日,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殷墟博物馆开幕。本届大会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叙汉字情缘,共话交流合作。近年来,我市把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甲骨文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殷墟甲骨文活化利用、焕发
“文”跨山海,“字”越千年。4月21日,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在河南安阳举行,19位来自西班牙、越南、马达加斯加等地的留学生讲述自己与汉字和中华文化结缘的动人故事。
在春雨润泽的暮春时节,"谷雨"二字如两粒饱满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汉字的沃土中。这个看似简单的节气名称,实则是华夏先民对天地时序最精微的观测,是农耕文明与象形文字完美融合的活化石。当我们拆解"谷""雨"二字的甲骨文密码时,一部用汉字书写的农耕史诗便在龟甲兽骨上苏醒
在媒体专访及场外访谈环节,华语流行音乐作词人、导演方文山接受了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的采访,来看看他眼中汉字的魅力。此外,方文山还透露周杰伦今年会出专辑,“有的MV都拍好了”。
4月20日至22日,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文字之都”河南安阳举办。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馆官员、专家学者、留学生、华侨华人以及文化企业代表等近400人参加这场盛会,感受中华文明“字”古以来的文化魅力。
殷墟甲骨文与数字时代的算法相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路碰撞量子计算……4月20日,在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开幕式上,AI助力甲骨文研究考释与活化利用邀请赛正式启动,邀请社会各界一同打造“最懂甲骨文的AI”,激发古文字学、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学等跨学科协作
春天到了,关在水泥蚕房里的我们,都渴望冲出去,与春天约会。当我们在春日里沉醉于生机勃勃的万物,欣赏着万紫千红的繁花时,无数应景的诗篇从心里流淌出来。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早已把春天的密码写进了文字里。
今天的时代,互联网汇集了海量的知识,有声书解放了双眼,让知识随时可以被听取;阅读APP随身携带,成为口袋里的图书馆;公众号、短视频上的碎片化阅读与推荐,节省了读者大量的选择时间,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可以说,技术的革新重塑了阅读的形态,但人们通过学习获取内容价值的
汉字大会旨在讲好汉字故事,通过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大会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其间将举办世界濒危文字
4月20日,在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石河子大学与卡拉干达萨金诺夫技术大学孔子学院联动,共同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国际中文日活动。本次活动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师生参与,通过多元文化体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沉浸式数字展厅,当游客们透过裸眼3D技术凝视着亚长牛尊表面3000年前的纹路时,恐怕没有想到,现存甲骨文中仍有68%的文字沉睡在历史迷雾中。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沉浸式数字展厅,当游客们透过裸眼3D技术凝视着亚长牛尊表面3000年前的纹路时,恐怕没有想到,现存甲骨文中仍有68%的文字沉睡在历史迷雾中。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沉浸式数字展厅,当游客们透过裸眼3D技术凝视着亚长牛尊表面3000年前的纹路时,恐怕没有想到,现存甲骨文中仍有68%的文字沉睡在历史迷雾中。
4月21日19:00,由河南日报社策划推出的2025 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了不起的甲骨文”创作者之夜线上联动,通过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大河报、大河网、河南手机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法治报、大河财立方等平台全网直播。
很多人认为“觉”是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汉字。因为“觉”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一个是睡觉,而另一个是觉醒。以至于不少人认为这是我们汉语的失败。这个字难道是古人还没睡醒、稀里糊涂造出来的吗?当然不是!这个字恰恰非常高明地表现了中国古人深刻的人生哲学。
“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对孔文子的评价。其中“敏”的本义与现代常用义略有不同。根据甲骨文记载,“敏”字形似“手梳理长发”,本义指动作敏捷、迅速。《说文解字》更明确指出:“敏,疾也。”而《论语》中“敏”的引申义则指向“聪慧勤勉”,强调天资与努力的
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窖藏编号117的龟甲上,一个跪坐女子怀抱着婴孩的图形符号,悄然记录着华夏先民对"美好"的最初定义。这个由"女"与"子"构成的会意字,在商代贞人用青铜刀刻下的瞬间,便注定了要承载三千年的文明密码。
本次活动聚焦大会主题“文字·文明·科技·未来”,由河南日报社策划推出,将通过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大河报、大河网、河南手机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法治报、大河财立方等平台全网播出,敬请关注。